- 时间:2025-08-08
- 点击:0
-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姜慧仁
平凉市体育馆的幕墙外,崆峒山的轮廓在晨光中愈发清晰。第四届“崆峒杯”全国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开赛在即,作为连续三届的见证者,那些被计时器与落子声填满的日子,如同棋盘上的黑白棋子,在记忆中错落成生动的图景。从2021年的蹒跚起步到2024年的铸就辉煌,“崆峒杯”用三载春秋,在平凉这片围棋发源地,浇灌出一朵属于女子业余棋手的绚丽之花。
2021:初落子,黑白世界里的初心与倔强
2021年5月,第一届“崆峒杯”的赛场里暖意涌动。186名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女棋手,让这座古城第一次因女子围棋赛事沸腾。赛场内,百人对弈的静穆中,唯有棋子叩击棋盘的脆响与计时器的滴答声此起彼伏,仿佛在续写着崆峒山棋盘岭上流传千年的对弈传说。
成人组江苏棋手艾欣楠的参赛证上,贴着一张泛黄的“黄河杯”参赛纪念贴纸。这位9岁离乡学棋的业余5段棋手,始终对前一年在平凉获得“黄河杯”第四名耿耿于怀。“最后一局输在一个低级失误上,回去后夜夜复盘,总觉得欠自己一个交代。”赛前训练时,她的指尖在棋子上反复摩挲,棋盘边角的“劫争”图谱被标注得密密麻麻。
9轮鏖战中,艾欣楠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面对河南棋手李小溪的关键一战,她在落后20目的情况下,凭借一记精妙的“挖断”逆转局势。终盘时,她捏着最后一颗棋子的手微微颤抖,掌心的汗濡湿了棋盒边缘——这是她13年棋涯中首个全国性赛事的全胜战绩。
这届赛事的意义已超越胜负。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王谊在开幕式上说:“这是全国首个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平凉为女子围棋搭起了一座桥。”
2023:再对弈,段位晋升里的青春锋芒
2023年盛夏,第二届“崆峒杯”的报名名单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棋手的名字格外醒目。235名选手、50余支队伍的规模,让赛场临时增设两排棋桌。
少儿组最后一轮,吴婧妮与北京棋手周润竹的对决成了全场焦点。当她在右上角走出“飞压”的妙手时,场边观赛的教练悄悄竖起了大拇指。终局数子,她以9盘全胜的战绩夺冠,成为赛事史上最年轻的6段晋升者。
成人组的王涵则演绎了“逆袭”传奇。这位“山无遮海无拦队”的棋手在前三轮两负一胜,濒临淘汰。第四轮前夜,她在柳湖边散步时听闻左宗棠曾在此对弈的故事,突然顿悟:“下棋和做人一样,稳住阵脚才能翻盘。”此后她以“稳扎稳打”的风格连胜六场,最终获得亚军并成功升段。她的队友潘天行拿下成人组冠军,团队斩获团体第一,领奖时全队举起写有“棋行天下”的横幅,背景里崆峒山的云海翻涌如棋盘上的波澜。
2024:终绽放,业余7段与不老的热爱
2024年8月,第三届赛事的304名选手中,63岁的冯宝荣成了独特的风景线。这位来自天津市河西区的退休教师,连续征战“崆峒杯”。她“老树盘根”式的防守棋法,让对手屡屡感叹“姜还是老的辣”。
成人组的巅峰对决在上海棋手陈思与卫冕亚军王涵之间展开。这盘棋持续了5小时10分,当陈思落下制胜一子时,计时器的蜂鸣声成了喝彩的前奏。她不仅以全胜战绩夺冠,更成为中国围棋史上首位女子业余7段。
少儿组的较量同样扣人心弦。杭州棋手高静篪以“快棋”风格横扫对手,甘肃选手喻瑞琳则凭借细腻的官子功夫拿下亚军。
闭幕式上,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王汝南看着成绩单感慨:“从186人到304人,从5段比拼到7段诞生,‘崆峒杯’三年走完了十年的路。”当冯宝荣接过老年组冠军奖牌时,全场响起掌声,有对胜利的致敬,更有对围棋跨越年龄的礼赞。
三载春秋流转,“崆峒杯”从一颗埋下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艾欣楠的倔强、张曦元的纯真、吴婧妮的锐不可当、陈思的巅峰突破、冯宝荣的老当益壮,这些身影,让“围棋之乡”的底蕴有了更鲜活的注脚。
如今,第四届赛事的棋钟即将敲响。新的落子声将与崆峒山的风、柳湖的水共鸣,在这片孕育了围棋传奇的土地上,继续书写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