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西北孔道》——记录抗战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的感人故事
  • 时间:2025-08-13
  • 点击:0
  •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在抗战题材纪录片中,《西北孔道》以其独特的视角为观众揭开一段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的历史。该片再现了1937年至1941年期间,苏联以兰州为中转站开辟空中援华交通航线,秘密援助、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该片由《暗渡陈仓》《生死通途》《复仇之鹰》《道高一尺》四集构成,从西北孔道的艰难诞生、西北孔道陆地线路的建设和运行、苏联通过西北孔道空中线路帮助重建中国空军、中日围绕西北孔道展开激烈较量四个方面,揭秘围绕这条重要的国际援助补给线发生的感人往事。

  《西北孔道》摄制者通过调查、研究、采访,远赴俄罗斯,走访援华志愿航空队后代、空战老兵,从亲历者口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以真实的历史档案记录、情景再现、动画还原等多种媒介手段,赋予了抗战时期苏联援华这段历史以情感和温度,也解决了因年代久远,影像资料匮乏带来的叙事难题,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感受那段历史。

  该片以穿针引线、抽丝剥茧的方式,引出一段段撼人的历史,令人动容。纪录片开篇,便以双重悬念将1935年底两位特使前往苏联与正在查证牺牲在中国的苏联烈士的谜团联系在一起,从而逐次揭秘中国军民与苏联志愿航空队是如何一步步将军用物资运至兰州,付出了怎样的血泪,影片最动人之处也在这里。

  往昔的西北孔道所在,今日已成为交通大动脉,宽阔而平整。然而在1937年9月前,这里的大部分路段简陋阻塞,周边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卡车无法通行。围绕着修路、护路、运行所展示出的超常付出,实质是众志成城的民族向心力迸发的能量:新疆五十余万各族人民和留疆的东北义勇军将士,用简陋的工具,在极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新疆段的整修和贯通;一百多位共产党员在新疆秘密工作协助运行;数十万群众突击建设甘肃段;仅仅两个月时间西北孔道周边的接待站便建成,保障苏联志愿航空队顺利抵达兰州;在省下汽油补给空战的艰难时刻,西北人民用骆驼、羊皮筏子替代汽车等交通工具运送援助物资。在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面前,各族人民同仇敌忾,许多人倒在了危险、艰巨的施工过程中。苏联运送物资的车队第一次踏上西北孔道时,为了保障顺利通车,在极端天气中留下维修咽喉要塞果子沟而牺牲的13位工人,就是这场基建接力中无名英雄的缩影。

  西北孔道陆运贯通后的空中援助及中日较量,以及为此牺牲的中苏空军,是片中最为悲壮的部分。纪录片的后两集聚焦于苏联志愿队援助中国空军的建设及面临的考验,既有冒险开辟新航道运送飞机遭到日军狙击的磨难,也有中苏军人将战机化整为零“飞机跑公路”的机智应对,每一集都层层递进,扣人心弦。尤其是对中国飞行员罗英德、高志航、苏联空军飞行教官马特、歼击机飞行员康斯坦丁等英雄档案的挖掘,让年轻的他们在万里高空为和平而战的友谊与牺牲,与白发苍苍的后代的追忆交织在一起,如同跨时空的呼唤,令观者动容。

  西北孔道是中国抗战接受国际援助最主要的生命线。《西北孔道》让人们了解到在抗战初期,还有这样一条在艰难时局下发挥关键作用的通道。它让我们看到在民族危亡时刻,人类跨越国界,共同抵御侵略的伟大精神力量。(本文文字均由杨文秀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