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玉门市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时间:2021-12-27
  • 点击:1119
  • 来源:玉门市政府办公室

    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玉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创建 “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作为建设交通强国、助力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426公里,实现了村民小组、戈壁农业园区、工业园区、特色小镇和景区景点沥青路全覆盖,为玉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交通运输支撑和保障。

    突出政府主导,强化责任落实。一是高位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政府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坚持把交通强市作为“一把手”工程,先后两次赴六盘水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借鉴PPP和“建养一体化”成功经验,形成以政府主导、各方通力协作的格局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强化机制保障。持续深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市政府出台了《玉门市关于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玉门市民通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健全完善了“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规范高效”的投融资管理体制,积极引导激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三是强化部门联动。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协同推进,凝聚一切工作合力,调配整合一切资源,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融资渠道不够通畅、资金成本高、社会资本投入动力不足等问题,全力保障“建养一体化”项目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抓实项目落实。一是精准谋划。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01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玉门交通区位优势和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政策机遇,制定了玉门市与省属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合作项目计划(2019—2026),谋划储备玉门东镇—老市区—赤金高速公路等PPP和“建养一体化”模式建设项目5项,总投资77.13亿元,按计划逐年实施。二是试点建设。为尽快破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难题,转变思路,大胆先行先试,通过多方讨论洽谈,与地方民营企业合作,按照二级公路技术标准,率先采用“建养一体化”模式,启动实施总投资2.08亿元、全长28.958公里的玉门老市区红色旅游公路建设项目,确保省市部署得到有效落实。三是高效推进。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交通检疫各项工作的同时,有效克服新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过程中,同步推进项目各项前期手续办理,并且项目穿越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需办理准入许可,审批环节多、审查周期长,各责任单位靠前服务、跟踪落实,为项目顺利实施抢占了先机。

    创新合作模式,破解融资难题。一是创新融资方式。采取资源换资金,出让闲置土地资源,建养一体化合作企业通过厂房出租和化工项目股份占比的方式,有效增加企业收益,也完善园区产业链条。后期在还款期内,合作企业根据发展需求,政府再陆续出让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以资源置换资金。二是强化资金落实。通过争取省级补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纳入一般债券的方式,发挥财政资本金的杠杆作用,市政府向运营公司注入资本金,有效撬动合作企业融资顺利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了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顺畅。

    聚焦民生福祉,建设满意交通。一是顺应民意,找准群众需求关键点。针对G312国道穿城而过,致使城区交通拥堵,群众出行隐患较多等民生诉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邀请市级领导亲自带队,积极赴省市汇报对接,多方反映群众诉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启动实施玉门城区G312线改线分流工程,进一步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问题。二是强化统筹,凝聚项目推进着力点。在G312线玉门城区过境段项目实施过程中,着眼于乡村振兴、区域路网体系建设等战略部署,积极与镇村对接,组织精干力量深入项目用地实地踏勘,逐个项目梳理分析,逐个问题推进解决,协同玉门镇、水务、自然资源、电力等单位,驻守施工一线“点对点”跟进推动,确保了工程任务保质保量顺利完成。三是聚焦发展,织密城乡交通活力网。“小道通村”连接的是一个个焕发生机的乡村及活力递增的产业,“大道通城”拉近的是省市县乡之间的距离。G312线玉门城区过境段进行改线分流工程全长1.37公里,投资2383万元,采取大型重载货运车辆行走改线分流路段,小型客车行走原G312线玉门城区过境段进行分流。项目建成后,G312线与城区改线路段形成环形路线,并通过S238、S239、S302连接周边昌马镇、瓜州锁阳城、石包城等乡镇,实现与国道、省道公路的联网闭环,进一步畅通对外连接通道,拉近玉门与相邻兄弟县市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有效促进玉门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