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1-08-20
- 来源:天水市科技局政法科
2021年,天水市科技局全面贯彻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狠抓科技人才工作落实,为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抓好科技项目引领,积极培育和凝聚科技人才。一是加大市级科研项目力度。优先支持由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头实施的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科技人才搭建广阔的平台。年初,组织征集申报2021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00多项,经过初选、现场考察、专家评审、公开公示等环节,确定立项267项,补助经费1297万元。根据新出台的《天水市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市科技局首次实施自筹经费(B类)项目40项。二是积极组织申报科技“揭榜挂帅”制项目。贯彻落实《甘肃省科技揭榜挂帅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上半年,通过征集需求、论证遴选等方式,首次向省科技厅推荐的天水电传所申报的技术攻关类名称为“工业互联网(IIoT)智能石油钻机装备的研制”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公示发榜;同时组织开展了市级科技“揭榜挂帅”制项目,共征集到项目25项。三是积极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上半年,经过征集遴选,组织申报各类省级科技项目179项。
(二)抓好创新驱动引领,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组织选拔农村科技特派员。全市有针对性的下派1187名科技特派员和85名“三区”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和田间地头,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员,麦积区优秀科技特派员裴宏洲、李文会通过“麦积三农”快手平台针对大樱桃、苹果等发生霜冻、冰雹恢复、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解答群众需求,提出补救措施;上半年,秦州区人民政府表彰了20名优秀科技特派员,秦安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特派员潘虎林荣获天水市劳动模范和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二是评选拔尖领军人才。牵头推荐选拔省、市级社会事业类拔尖领军人才,其中,向市委人才办推荐市级社会事业类拔尖领军人才5人,推荐省级社会事业类拔尖领军人才1人;组织开展了2021年成纪之星人才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推荐5个领域人才项目共15项,其中,领军人才社会事业项目4项,引进人才扶持项目1项,乡土人才扶持项目4项,市外人才扶持项目1项,市外人才扶持项目5项。三是深化东西部科技协作。制定了《2021年东西部科技协作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计划》,2021年上半年,争取天津援建科技项目2项,选拔推荐科技人才赴天津学习交流21名,首个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市果树研究所揭牌。自东西部科技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科技系统与天津市科技部门、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先后14次对接科技扶贫协作事宜,争取东西部科技扶贫协作项目24项、资金3653.83万元。
(三)抓好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激发科研人员活力。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宣传贯彻落实《天水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天政办发〔2018〕39号),《关于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引领的实施意见》(天政发〔2020〕85号)和《天水市创新助力拓存创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天政办发〔2020〕108号)文件,支持科研院所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成果处置、收入和分配激励机制,赋予科研单位更大的经费自主权,允许科研单位从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稳定支持科研经费中提取10—20%作为奖励经费,奖励经费的适用范围和标准由科研单位在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二是强化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引领的实施意见》,允许科研单位自助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放宽收入分配限额,科研单位可自行制定管理办法。其中,市农科所制定出台了《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将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贡献作为职称评聘和奖励的重要指标,成果转化净收益的50%用于奖励研发团队成员,15%用于奖励所在中心转化管理团队人员,15%用于奖励所机关服务保障团队人员,20%用于单位科研事业发展基金。三是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激励机制。年初,市科技局与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联合印发了《天水市加快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将科技人才3类,主要从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等3个方面进行评价评判。3月初,市科技局转发了省科技厅等四部门《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保障激励、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等突出问题。5月初,为落实《天水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征集到市级奖补项目33项。
(四)抓好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为进一步加快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定了《天水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上半年,组织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复审1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4家,组织14家市级众创空间申报省级众创空间。目前,全市已建设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有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0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6家,市级众创空间16家。二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天水协同科技创新研究院11个科技创新中心发挥“领头雁”作用,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移转化。5月21日,天水师范学院联合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天水华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成立了微电子产业学院和甘肃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院。三是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在全市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征集“替代进口”关键技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电工电器、生物医药、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的12家骨干企业上报了“替代进口”关键技术,其中已研发取得的技术及产品4项,明确攻关方向的10项。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为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