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时政要闻/ 正文
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双千行动”助力陇原高质量发展
  • 时间:2025-08-13
  • 来源:甘肃日报

行走在陇原大地,从市区县城到美丽乡村,从生产车间到施工现场,随处可见谋项目、抓项目、建项目的火热场景,处处涌动着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澎湃动能……

4月至7月,省人大常委会重点聚焦强县域行动,围绕项目发展、园区建设、产业培育、营商环境、城乡融合发展,组织省市县三级人大、2735名四级代表和相关专家学者,采取实地考察、询问点评、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省1582个项目及园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视察。

这是自2023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统筹省市县三级人大自下而上联动开展“千名代表调研视察千项工程行动”,深入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一线了解实情、把脉问诊,促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贡献人大力量。

深入一线,摸清情况找准问题

6月至7月,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带调研视察组赴全省14个市州,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培育、营商环境、县域发展等情况,看现场、查问题、听诉求、谋良策。

陇南市被誉为“千年椒乡”,是我国花椒的最佳适生区和主产区之一。

“花椒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困难?”“企业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有没有意见建议?”带着这些问题,调研视察组走进陇南市武都区天泽农林产品研发有限公司,了解企业发展情况。

“公司成立至今,先后在武都区郭河乡建设培育基地3000亩,并聘请科研团队,将3000亩低产老花椒园提升改造为高产园,目前已成为武都区花椒精准化繁育、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示范培训基地。”说起花椒产业发展,企业负责人满怀信心,“我们已辐射带动郭河、三河等多个乡镇,构建起8万亩花椒种植基地,引领8800多户农户走上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协同发展道路。”

在看现场、问情况的基础上,调研视察组还进行现场点评。省人大代表李高协为企业支招:“要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对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主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开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培育新的增长极。”

走进平凉市崆峒区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智能温室里的番茄植株长势喜人。

“通过‘联农带农、助农兴农’机制,我们带动了46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0万元以上。”园区负责人介绍说。

“定制化招商+重大项目双轮驱动”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持续动力,是全国人大代表苏跃华对平凉产业发展最明显的感受。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县域经济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注重可持续性,依托崆峒山等资源禀赋做好整体规划。

在省人大代表朱建海看来,平凉市应抢抓国家产业政策机遇,在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精准招商,避免同质化竞争;破解交通物流瓶颈,做强“静宁苹果”“康养平凉”等特色品牌,推动煤电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路走、一路看,一边思、一边议,代表们纷纷表示,将以推动和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认真梳理调研视察过程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让调研视察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

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共谋发展

在深入现场走访观摩后,调研视察组充分肯定各地取得的成效,同时召开座谈会,聚焦发展变化看亮点、看不足、看机遇,并从中寻求突破点和发力点。

代表们一致认为,各地全面落实强县域行动,着力打优势牌、走特色路,扩增量、蓄势能,县域经济呈现提质增效、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部分县域工业强县、产业兴县还有差距,对下一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力重点不够明晰,聚链成群的规模效应尚未充分显现。”

“工业园区普遍面临产业协同性不足、承载力不强等问题;管理机制上仍然偏重行政思维,运营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市内县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差距较大,教育、医疗、交通、网络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水平还有待提高。”

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发现的问题,调研视察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要让兰州及周边物产快速“走出去”,省人大代表王莹建议,在韵达、中通、顺丰等物流产业集中的园区,建设智慧物流枢纽,打通智慧物流平台与中欧班列、兰州新区等站点的快速通道以及与蔬菜、瓜果、肉类等冷链物流中心的快速通道。

如何释放温泉旅游“热动能”,点燃乡村发展“新引擎”?省人大代表王光庆表示,要做好融合文章,加大宣传力度,讲好温泉故事;注意差异化发展康养产业,做好季节性互补,确保资源有效利用。

“地方的发展必须立足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点。”省人大代表马洪滨建议,甘南要进一步挖掘优势潜力,延长产业链条,突出自身特点,丰富业态模式,壮大经济规模,提升产业质量水平,使甘南的特色更优、优势更强、效益更高。

…………

一条条建议,既体现了代表对项目建设情况的深入思考,也饱含着对高质量发展的热切期待。

“‘双千行动’要坚持以发现问题为前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牵引,我将更加主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做到建言建到点子上、监督瞄准关键处,以实际行动书写好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省人大代表李珂说。

协同发力,做好“后半篇文章”

“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特色优势产业日益壮大,园区夯基扩容不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持续优化,引大引强引头部成效明显,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7月2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千名代表调研视察千项工程行动的报告。

8月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波介绍了2025年“双千行动”开展情况:“在实地调研视察后,我们梳理分析了86个县(市、区)实施强县域行动的成效特点、存在不足等,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同时委托第三方研究评估,起草形成了调研视察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

报告显示,针对调研视察中梳理出的问题,调研视察组结合各地发展定位和实际情况,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坚定不移推进兴工强县,积极构建多极驱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力工业园区改革创新,注重从“补齐设施短板、强化项目牵引、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零碳园区”等方面入手,推动园区创新发展;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进一步强化培训、把准需求、改进方式、补齐短板,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组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点赞报告,建言献策。

“今年的‘双千行动’聚焦县域经济发展,高站位谋划部署、多层次统筹安排,活动组织有序高效,达到了预期效果。”

“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报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着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分析问题精准,意见建议具有建设性、针对性和可行性。要做好调研视察成果转化,对报告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要建立问题台账,持续跟踪落实。”

让调研视察成果从“字面”落到“地面”,才能确保“双千行动”结出累累硕果。“目前,代表意见建议已按程序报送省委,并转送省政府和市、县人大,我们将持续跟踪落实问题解决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