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8-21
- 来源:张掖日报
张旭东
近年来,民乐县锚定“生态优先、产业升级”目标,将饲草种植与畜禽养殖深度绑定,通过全链条布局、数智化赋能、循环化利用,让“草”成了富民的“绿金子”,让“畜”成了增收的“活资产”,走出了一条种养协同、生态循环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六坝镇,华瑞农业5万只肉羊数字化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园的智慧牧场系统高效运转。通过“e养羊”平台,技术人员可实时监控每只羊的体温、进食量和运动轨迹,配合全日粮精准配料系统,实现饲料利用率提升15%,养殖成本降低20%。“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让养殖周期缩短1个月,每只羊可多增收80元。”华瑞农业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年繁育优质种羊2万只、出栏育肥羊3万只,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带动周边20户专业户年均增收超6万元。
智慧化转型并非个例。民联镇万头肉牛标准化繁育基地引入智慧牧场ERP系统,通过精准饲喂和实时监控,每头牛育肥周期缩短1个月,节约成本300至400元,预计年繁育肉牛1.2万头,带动200余户农户发展饲草种植和肉牛育肥。洪水镇叶官村千头牛育繁基地通过基因族选育和胚胎移植技术,培育荷斯坦、西门塔尔等优质品种,今年投产后预计年利润达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个。
民乐县以“草畜配套、循环利用”为路径,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绿色资源。位于六坝镇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中心,日处理粪污285吨,通过厌氧发酵技术日产沼气5500立方米、有机肥280吨,全部还田用于2500亩农田,实现粪污零排放和土壤肥力提升。“我们将牛粪与秸秆混合制浆,形成‘秸秆——饲料——粪便——肥料——牧草’的循环链,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300吨。”华瑞农业项目负责人表示。
秸秆综合利用更是民乐县的“生态名片”。通过“联户青贮分户使用”“集中青贮分散销售”等模式,全县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85%以上,年转化秸秆30万吨,既解决了焚烧污染问题,又为养殖提供了低成本饲料。甘肃鸿飞生物公司还将秸秆基料化,培育出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年产值超500万元,带动300余人就业。
民乐县以草畜产业为纽带,推动“种养加销”全链条融合。在良种繁育端,建成华瑞农业肉羊核心育种场等4个国家级育种基地,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3%,年提供优质胚胎2万枚。在加工流通端,培育“华瑞牧场”“银河”等11个“甘味”品牌,开发羊肉分割产品、乳制品等42款深加工产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5亿元。在联农带农端,创新“投种还羔”“托管代养”等模式,农户通过养殖良种母羊,每只可获150元饲养管理费,年收益增加4万元。
“我们通过‘五良’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了草畜产业从‘量增’到‘质变’的跨越。”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全县畜禽饲养量达330万头只,规模化养殖比重75%,粪污综合利用率95%,畜牧业增加值占一产比重提升至35%。
民乐县草畜结合的实践,既夯实了生态保护的根基,又激活了农业产业的潜能,更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下一步,民乐县将持续深化种养协同机制,在良种培育、智慧管理、品牌打造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草畜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