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10-14
- 来源:平凉日报
□陈英茹
在崆峒区的金秋山塬上,每一颗挂在枝头的红苹果,都是这场乡村振兴大戏里的“小哪吒”——裹着甜香“铠甲”,脚踩产业“风火轮”,凭着“三头六臂”的本领,从黄土坡上的普通果子,闯成了带富一方的“致富果”。这颗苹果的“哪吒式”成长记,藏着崆峒乡村的振兴密码。
天生“莲花胎”:北纬35°的黄金禀赋
哪吒的灵气源于莲花仙胎,崆峒苹果的好底子,则来自北纬35°苹果黄金适生区的“天选之地”。这里日照充足得像给果子铺了层“聚光布”,昼夜温差大到让糖分一个劲儿往果肉里钻,深厚土层更是给果树扎下了“稳根桩”。天生的好禀赋,让红富士裹着细腻白霜,糖度飙至18度;果子艳红如小灯笼,咬开脆甜汁水溅;黄金维纳斯、瑞雪等品种也各显神通,自带“天生丽质”的底气。
为了让这份“天赋”更出众,果农们还为苹果请来“神助攻”。安国镇颉河村的果园里,错落种植的海棠树像哪吒的“混天绫”,花粉轻轻一拂,不仅让苹果坐果率提升三成,还让果子着色均匀如胭脂,口感清甜更上一层。“生态种植的法子,让咱苹果比别家甜三分!”平凉初心生态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仉连平说。150亩果园高峰期能带动40多名乡亲务工,每人每天能挣100到120元,让好水土结出的“甜果子”,先甜了乡亲们的腰包。
手握“三件宝”:科技给苹果装上新引擎
光有天赋不够,哪吒的神通离不开乾坤圈、风火轮,崆峒苹果的升级,也靠科技“法宝”加持。香莲乡什字村果农刘吉飞的果园里,藏着两件“接地气”的宝贝:一是摘除果实周围的遮光叶,二是在树下铺反光膜。这“摘叶铺膜”的组合拳,像给苹果安了“聚光灯”,以前果子常是“青红脸”,如今个个红得透亮均匀,刘吉飞一条朋友圈发出去,几天就卖了1200多斤早熟苹果,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苹果网红”。
而在甘肃吉美果业的现代化车间里,更有“硬核”法宝镇场。国内顶尖的绿萌分选线,是苹果的“火眼金睛”体检仪,传送带上的果子挨个“过筛”,大小、色泽、糖度甚至内部瑕疵都逃不过检测,直接实现“优质优价”;隔壁的万吨冷链库,用德国比泽尔制冷系统建起“休眠舱”,以前果农愁集中上市“果贱伤农”,现在果子能“睡”到市场行情好时再出栏,身价直接增值。“这片基地,打通了苹果出村进城的‘绿色通道’!”崆峒区林草局工程师魏小军说。从采摘、分选到仓储、销售,全链条科技赋能,让小苹果有了“大格局”。
组起“哪吒军”:抱团闯市场的振兴智慧
哪吒闹海靠的是敢闯敢拼,崆峒苹果的突围,则靠“抱团作战”的“军团智慧”。四十里铺镇绿源堡合作社,就是这支“苹果军团”的“中军帐”:果园里,防雹网像“天罗地网”护住果子,地下水肥一体化管道精准“喂料”;合作社里,技术指导、市场对接“一站式包办”,社员只管安心种果。“我家10亩地入社后,一年多挣两万多,再也不怕天灾和行情波动了!”果农们的话里满是踏实,曾经单打独斗的“散户”,如今成了有“靠山”的“军团兵”。
索罗乡的“土专家”张建红,更是“军团”里的“先锋官”。他把矮化密植技术玩得炉火纯青,让果树像“住楼房”一样节省空间,亩产达5000斤,每斤卖到4.4元,一亩地稳赚两万余元。自家果园不仅是高产田,还成了“田间课堂”,他手把手教乡亲们修剪、施肥、管护,带动周边农户种了180多亩苹果。“忙时聘用20多个乡亲干活,大家一起‘闹’果园,有钱一起赚!”张建红的“带富经”,让“哪吒军团”不断壮大,越来越多乡亲跟着苹果产业“闯富路”。
如今,崆峒区2.76万亩苹果园年产3.9万吨红苹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3亿元,1500多户果农共享产业红利。从天生禀赋的“莲花胎”,到科技赋能的“三件宝”,再到抱团发展的“军团力”,这颗苹果的“哪吒式”振兴路,不仅让黄土高原飘满甜香,更让乡村振兴的“风火轮”,在崆峒大地越转越稳、越转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