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10-24
-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金秋时节,一场聚焦油橄榄种植、加工的观摩活动在武都区祥宇油橄榄产业园拉开帷幕。此次由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的观摩活动,吸引了来自江苏、云南等省份及我省的100余名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领域高层次人才齐聚于此,围绕油橄榄产业发展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寻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密码”。
步入陇南油橄榄产销对接会现场,沿会场两侧整齐排列的主题展板引人注目。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串联起油橄榄产业发展的“亮眼成绩单”,每一张图片、每一组数字,都默默见证着武都区油橄榄的发展历程。
作为甘肃的南大门,陇南是全省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地区,独特的气候与地理条件使其成为我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近年来,陇南市将油橄榄产业作为“独一份”的特色产业精心培育,如今全市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达119.9万亩,鲜果产量突破6万吨,年产特级初榨橄榄油8500吨,综合产值攀升至45亿元,产业规模、产量及经济效益均稳居全国首位,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力量”。
走进基地加工车间,现代化橄榄油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金黄透亮的橄榄油经过分拣、贴标、包装后便会装箱,最终送往各地市场。“为保证橄榄油的新鲜度与营养成分,从橄榄果采摘到榨出油,全程严格控制在24小时以内。”车间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企业已构建起集油橄榄育苗、种植、研发、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与技术,对油橄榄进行深加工,成功开发出高品质橄榄油、橄榄果脯、橄榄化妆品等系列产品,让油橄榄的经济价值得到最大化挖掘。
随着观摩队伍的脚步,众人沿着山路走进甘肃油橄榄育种及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的油橄榄树郁郁葱葱,翠绿枝叶间,青绿色的橄榄果挂满枝头,微风拂过,果香阵阵。“大家看这棵树,枝叶繁茂,正处于盛产期,一棵树每年能产橄榄果80多斤,可榨油10斤左右。”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副研究员金高明指着身旁的油橄榄树,向观摩人员详细讲解植株生长情况与经济收益。
观摩人员听得格外专注,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关键信息,不时举手提出种植、管理相关的疑问。“油橄榄在什么环境下能生长得更好?”“不同树龄的养护重点有哪些?”面对大家的提问,金高明结合基地实践经验,逐一解答,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据了解,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长期致力于油橄榄等重要经济林树种的良种选育、定向培育与加工利用研究。依托该单位已建成“国家林业局油橄榄工程技术中心”“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甘肃油橄榄育种及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等多个科研平台,为油橄榄产业技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武都区已建成1300亩油橄榄试验示范基地,成为油橄榄种质创新、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的重要实践阵地。多年来,通过对种质资源评价利用、丰产栽培、产品加工等专项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与集成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积累了多项油橄榄产业相关科技成果,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与配套条件。
此次观摩活动,不仅让高层次人才直观感受到武都区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实力,更搭建起了技术交流、经验共享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