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正宁:锚定“煤电化新”主引擎 打造工业发展新高地
- 时间:2025-10-27
- 来源:央广网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正宁县紧抓煤电产业开发的历史窗口期,围绕“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以“强工业”行动为抓手,将煤电工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压舱石”,精心打造“煤电化新”产业增长极,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煤电一体化发展筑牢工业根基
凭借25亿吨探明煤炭储量的资源优势,正宁县全力推进千万吨级煤炭生产基地与百万千瓦级电力外送基地建设。作为“陇电入鲁”工程的关键配套电源,华能正宁电厂(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在技术领域实现多项突破——国内首次实现百万机组深度调峰,主辅机联合冷却分层布置模式创新,尤其是“五塔合一”钢结构间冷塔,集冷却、排烟、降噪等功能于一体。“这项集成技术在国际同行业中也处于领先水平,能大幅提升机组运行效率。”正宁电厂工程部张昊昊介绍。

华能正宁电厂鸟瞰图(正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5年4月底,该电厂全容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每日发电量在2700万千瓦时左右,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千瓦时,年产值约30亿元。更为重要的是,电厂每年能就地消耗末煤和煤泥360万吨,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与此同时,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核桃峪煤矿持续推进东翼风井、智能通风系统改造等工程,“煤电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愈发稳固。
产业集群培育激活发展动能
正宁县践行“产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发展理念,推动周家工业集中区成功升级为省级开发区,构建起“一区三园”(即周家工业集中区,煤电产业园、化工产业园、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及装备制作产业园)的空间布局。目前,园区已入驻工业企业23户,2024年贡献了全县9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
在煤电产业基础上,正宁县延伸布局循环经济产业链:全球规模最大的150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科技示范工程,于9月底顺利实现联合试运转,捕集率突破90%,且核心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百万吨级CCUS工业化应用的空白;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投运后,年可利用疏干水27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园区用水压力;煤矸石综合治理项目也在有序推进,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锐华无人机生产车间正在进行设备调试(正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园区另一侧,正宁县无人机制造及配套设施项目已正式进入生产阶段。该项目由锐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7亿元建设,核心聚焦“无人机+接驳柜”一体化生产。“针对城市物流‘最后1-5公里’和农村物流‘最后5-10公里’的配送痛点,我们的设备能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目前已完成3款物流无人机的调试。”项目负责人穆春隆边展示产品边介绍。
新能源赛道布局拓宽增长空间
在巩固煤电产业优势的同时,正宁县积极拓展新能源赛道,推动“煤电化新”产业深度融合。中纳储能的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地抓取、组装储能电池,传送带不停运转,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每小时可生产储能电池80余组。3亿瓦时储能生产线、1亿瓦时小动力电池生产线始终保持满负荷运转,二期2.2亿瓦时石墨烯钠离子电芯生产线也已顺利投产。中钠储能新能源科技(甘肃)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海斌表示,石墨烯钠离子电池具有高安全性、耐低温、高倍率等优势,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待产能完全释放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利税超8000万元,能带动200余人就业。”

中纳储能生产线(正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外,1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在进行风机基础浇筑,农作物秸秆热解气化处理及发电项目进入土地平整阶段,“油气电氢储”综合能源站规划方案已通过评审,这些新能源项目与煤电产业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通过链式招商、精准招商,正宁县累计对接企业586户,签订正式协议项目39个,其中年产400万吨二甲醚化工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正全力推进前期工作。
岁月织就答卷,奋斗开启新程。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正宁县工业发展已迈上全新台阶。正宁县将进一步深化“煤电化新”产业融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工业经济向更高质量、更绿色、更高效的方向迈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来源:正宁县融媒体中心)
上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