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10-30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生态之要。近年来,瓜州县水务局始终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锚定“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优化、水环境改善”核心目标,以一系列标志性水利工程为抓手,在戈壁绿洲上书写了一曲 “治水兴水、惠民利民” 的时代乐章。
调蓄水库解“灌溉之渴”:160万立方米库容撑起多元用水保障网
“以前灌溉高峰期,地里总‘喊渴’,现在有了东湖调蓄水库,咱们种地心里更有底了!”看着试蓄水的水库碧波荡漾,双塔灌区的种植户们难掩喜悦。
作为瓜州县“十四五”期间投资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东湖调蓄水库总投资1.28亿元,建成160万立方米半挖半填注入式水库,配套3.64公里引水管道与0.53公里供水管道。
自2024年5月底开工以来,县水务局创新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严守安全与质量底线的前提下,高效推进工程建设。如今,水库已进入试蓄水阶段,水库与双塔水库联合调度后,每年可向双塔灌区北干渠补充灌溉用水,直接解决西湖镇、南岔镇等乡镇10万余亩农田灌溉高峰期“卡脖子”问题,还将在抗旱应急、周边生态绿化及工业园区用水保障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水动力”。
超采治理守“地下之泉”:置换地表水,筑牢生态屏障
“以前村里十几眼机井,抽水量一年比一年少,最深的井要打到110米才见水。现在有了调蓄水池,地表水直接送地头,机井抽水量少了,不仅成本低,还能保护地下水,这是实实在在的好事!”南岔镇开工村书记雒文博指着满池清水,向记者算了一笔“生态账”。
2025年,瓜州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交出亮眼答卷——总投资1466.49万元,在南岔镇、西湖镇建成4万立方米与5万立方米调蓄水池各1座,配套泵房、引配水渠道等设施,年调蓄地表水能力达120万方。
项目建设中,参建单位协同攻坚,仅用3个多月就完成施工,7月底顺利通过完工验收。试运行期间,新建的输配水泵房如同“地下水哨兵”,实时监测供水数据;优化的地表水调配管道像“毛细血管”,将清水精准输送至田间地头。通过地表水与地下水科学置换,不仅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势头,更让周边农田喝上“生态水”,实现生态效益与农业效益“双赢”。目前,项目正全力冲刺11月底竣工验收,未来将为区域地下水采补平衡、生态修复筑牢“防护网”。
饮水提质润“乡村之美”:让“幸福水”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水管漏得厉害,每月水费多花10块,冬天还怕爆管没水用。现在24小时有水,手机就能缴水费,村里还修了消防井,日子比城里还舒心!”西湖镇安康村村民刘大爷拧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眼角满是笑意。
作为2025年全县规模最大的农村供水民生工程,安康村项目总投资401.18万元,仅用6个月就完成49公里供水管网更换、183座检查井新建,并为509户村民安装智能水表。“新换的PE管材防腐蚀,闸阀也升级了,跑冒滴漏的老毛病彻底没了!”安康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项目不仅解决2192人用水难题,管网漏损率还下降近七成。
更贴心的是“智慧”与“生态”的双重赋能,509套物联网水表计量精度达0.01立方米,村民手机可查用水量、缴水费,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施工中采用顶管工艺穿越280米渠路,避免大面积开挖,完工后修复路面、整治路肩,实现“工程完工、环境更美”。今年以来,县水务局已争取资金1012.51万元,实施9项农村供水工程,让更多村庄喝上“放心水”。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瓜州县水务局副局长栗建平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持续补齐供水短板,让汩汩清流不仅成为保障发展的“安全水”、修复生态的“生态水”,更成为滋养百姓幸福生活的“暖心水”,为瓜州高质量发展绘就更加水润的新图景。
撰稿: 张吉昌 审核:栗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