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引进产业项目65个 兰州新区上半年总投资额达136.3亿元
  • 时间:2025-07-02
  • 来源:兰州晚报

爱玛兰州新区产业园项目楼体已完成封顶

 据兰州晚报报道 今年以来,兰州新区招商引资捷报频传。截至7月1日,新区新引进产业项目65个,总投资额达136.3亿元。数字背后,是新区以改革赋能创新增效、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策略的深度实践。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新区上下一心压实责任,用政策“暖流”精准滴灌企业发展的“根脉”,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靠前服务 打出精准招商“组合拳”

  7月1日,兰州新区驻福州产业联络服务部的张范炎在一场高密度的招商对接会后,手机里又新增了3条有价值的项目线索。“我们就像深入前沿阵地的‘侦察兵’,带着清晰的‘作战地图’去寻找机会。”他所在的产业联络服务部,正是新区构建全国招商网络的关键节点,今年已拜访120余家企业商会,邀请科华数据、东百集团等12批客商到新区考察。最让他自豪的是最终促成1家企业落户新区。

  今年以来,兰州新区外派的15个区域驻点产业联络服务部充分发挥靠前服务精准招商“前哨雷达”作用,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200余家重点商协会、知名投资机构及政府驻外办建立紧密合作,累计精准拜访目标企业、行业组织800余家,成功邀请科大讯飞、片仔癀药业、物产中大集团等高质量意向企业来新区考察90余批次,挖掘有效项目线索600余条。

  广撒网挖掘项目有效线索,更要精准招商锚定核心产业链企业。为此,兰州新区绘制产业“全景图谱”,按图索骥精准发力,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粗放思维。新区组织精干力量,联合专业智库,对绿色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与信息化、新能源汽车、商贸物流等7大主导产业及其22条细分支链进行深度“解剖”。通过系统梳理全球及国内产业布局、技术路线、龙头企业、配套需求、转移趋势,精心编制了详尽的《产业链精准招商图谱》与《重点目标企业库》,如同为招商团队配备了高精度的“产业导航仪”。

  基于产业链深度分析,新区精准识别产业断点、堵点与价值高点,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拓链的核心目标,凝练包装出42个极具吸引力和落地可行性的重点招商项目,总投资额超500亿元。比如,围绕光伏玻璃产业,不仅引进甘肃泰合源年产150万吨光伏玻璃项目这样的制造龙头,更基于图谱精准锁定了上游超白石英砂提纯、下游光伏组件集成及智能运维等配套项目,形成招商项目的“组合拳”。

  渠道创新多元协同 拓展招商“朋友圈”

  “连甘肃籍在外成功企业家都成了我们的‘编外招商大使’!”新区产业合作和转移服务局局长李军德说。新区系统化构建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人才招商、展会招商、乡贤招商等多渠道融合的立体化招商网络。仅通过乡贤渠道,30余名有影响力的甘肃籍企业家就为新区带来10余条实质性投资意向。同时,主动出击,精心组织参与各类高端展会、专题推介会5场次,持续深化区域产业合作,不断拓展“朋友圈”。

  招得来,更要服务好。新区深谙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建立并完善了项目谋划库、重点在谈库、签约落地库“三库”管理系统,为每个项目建立专属“成长档案”,实现从线索挖掘、洽谈签约、审批建设、投产到达效的全流程、可视化、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项目“落地生根”。对于爱玛兰州新区产业园、博洲生物等50个投资额大、带动性强的亿元级重点项目,则落实“一企一策”专项服务机制,由管委会领导牵头包抓,协调解决个性化难题,扫清发展障碍。

  为了将好政策制度化、明确化、便利化。新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创新举措,研究拟订《关于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系统集成土地、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制订《兰州新区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精准扶持企业技术改造与智能化升级;协同多部门拟订促进人才集聚、支持科创园建设、推动综保区增量提质等一揽子靶向性政策,加快构建起规范、透明、稳定、可预期的产业政策体系,以政策“暖流”精准滴灌企业发展的“根脉”,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为确保招商与服务实效,新区建立了科学的分类考核与差异化管理机制。对招商主体,强化“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压实责任;对项目进度,紧盯“开工率、入库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效率”等核心指标,实施硬考核。同时,持续抓好省级招商引资考核的对接与调度,形成目标倒逼、责任共担的工作闭环。

  今年以来,新区招商引资捷报频传:截至目前,新引进产业项目65个,总投资额达136.3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牵引性项目6个,引进“三个500强”、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等高质量项目5个,项目结构显著优化。预计上半年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0%以上,引资规模与质量实现双提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