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11-18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 点击:0
“改造前,我家5亩玉米浇次水得守大半天;现在1小时不到浇透,灌溉效率翻倍、成本直降,一年能省不少钱!”七坝村农户公爱军翻着自家“水账本”,算得一笔直观“效率账”。这场历时三个月的灌区改造,不仅让灌溉设施全面“焕新”,更以灌溉效率大幅提升为核心,让群众、管理、生态都收获了“高效又划算的新账本”。
群众“水账本”:从“糊涂耗”到“精准省”。六坝灌区作为水资源紧张区域,长期受渠道渗漏、灌溉低效等问题困扰。如今,灌区改造带来“全方位升级”:干渠全线衬砌,光滑的衬层把渗水“锁”在渠内,水流一路畅通直达田间;机井配上智能计量设施,再加上“一码通”小程序,农户的浇水、种地都有了“精准导航”。打开手机扫扫码,斗口实时供水情况、当前用水量一目了然;更贴心的是“一码通”还会推送适合当地的低耗水作物品种,不少农户跟着调整种植结构,从“大水漫灌”的作物换成“节水高效”的品种,用水成本又降了一截。公爱军点开手机里的“一码通”,笑着展示清晰的用水账单,“干渠不漏水,浇水能掌控,种地有指导,这‘精准省’的日子,心里踏实又敞亮!”
管理“水账本”:从“被动修”到“主动管”。“过去管理,就像‘守着漏水的桶挑水’,不是修闸门就是堵渠漏,精力全耗在‘补窟窿’上,水资源调度更靠‘凭经验、靠估计’。”五坝渠系主任蔺子荣翻出之前的工作台账,密密麻麻全是维修记录。如今依托智慧水务平台,管理“水账本”彻底升级。平台实时呈现干支渠水位、流量、斗口用水量等核心数据,管理人员通过电脑、手机即可远程调度、精准管控。水位异常、闸门需调整时,平台会自动预警,无需跑遍田间排查,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水资源调度也更科学;平台还能结合历史用水规律,提前预判区域用水需求,为科学制定灌溉计划提供数据支撑。过去灌溉高峰期,需全员上阵协调上下游用水矛盾;如今平台提前规划分配,用水更均衡,纠纷大幅减少。从“被动修”到“主动管”,既省人力物力,更让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实现“智慧管水、精准调度”。
生态“水账本”:从“浪费耗”到“循环省”。六坝灌区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过去渠道输水“跑冒滴漏”突出,水资源输送中白白流失,无循环空间,只能“用一点耗一点”。不仅浪费水资源,更引发土壤盐碱化。如今,灌区通过对干支渠实施硬化衬砌工程,以防渗技术堵住“漏水点”,大幅降低输水损耗,每年可节省水量159万立方米;同时推行精准灌溉,按作物需求科学供水,既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又减少污染物随径流流失。这些“省下来”的水资源一部分用于灌溉生态林,改善区域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另一部分通过冬灌回补地下水,缓解水资源先天不足的困境,来年再反哺灌溉。土壤盐碱化趋势得到逐步遏制,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账越算越优,真正实现“水尽其用、生态共赢”的绿色发展模式。
三本“水账本”的变化,是六坝灌区改造工程成效的生动缩影。这场灌区“焕新”,不仅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价值,更以水为媒激活乡村振兴动能,让节水红利持续滋养田野、惠及民生,书写以水兴农、以绿发展的生动答卷。
(撰稿:周玮玮 审核:郑爱民)



